>工委
>市直
>县区
>创先争优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洛阳市委市直工委、市法制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药监局的部分党员干部于2016年10月10日上午9时赴孟津县小浪底镇班家沟村参观豫西辛亥革命纪念馆,缅怀辛亥革命先驱杨体锐烈士,开展主题为“纪念辛亥革命 携手中华复兴”的主题党日活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和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升起了破晓的曙光,充满了光明的希望。
洛阳是辛亥革命的策动地之一,是辛亥革命北伐、东征的必经地,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开展革命活动的战略要地。武昌起义爆发后,洛阳的仁人志士联合民间反清组织随即起义响应,牵制、抗击大批清军,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作为辛亥革命的先驱豫西讨袁军司令杨体锐在行动中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面对酷刑拷讯,他坚贞不屈,始终没有供出一个同志。1913年8月4日,杨体锐英勇就义,献出了年仅21岁的宝贵生命。
孟津县电视台制作的电视专题片《碧血丹心铸英魂》,许明制作的ppt《信仰的力量》,三个展室中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书写缅怀和颂扬先烈为革命信仰不怕流血牺牲精神的诗句与感言以及蕴含其中的一个个故事,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杨体锐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最引人注目和感人的是他就义前写给家人的一封信。封启上写着“杨体锐捷报”。 一位年仅21岁的爱国青年,面对生死考验,为了真理和人生理想,把自己的死讯冠以“捷报”寄给家人,可谓前无古人。所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感天动地!
长期从事杨体锐资料整理研究的孙子辈现任市药监局副局长的许明先生,给我们介绍了这封家书背后的故事,在杨体锐的遗书中除了向祖父、父母、兄弟等亲人作别外,正文的249字中,用了2/3的篇幅劝已怀孕在身的19岁妻子王氏改嫁,但王氏为杨体锐钟情独守60余载,直到1969年78岁病逝。至于家书中所嘱咐的孝道亲情、勤俭治家、报国深情,深深影响着家人,如今后人总结的“勤俭持家、好学上进、履职尽责、报效祖国”16字的治家铭言,成了整个家族传承的精神。
重温辛亥革命时期风起云涌、动荡激烈的革命史,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大家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一定要继承弘扬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坚定“四个自信”,不断砥砺前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懈奋斗,在谱写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中贡献更大力量。
工委
洛阳市委市直工委联合四家单位开展“纪念辛亥革命 携手中华振兴”主题党日活动
更新时间:2016-10-14 16:29:53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洛阳市委市直工委、市法制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药监局的部分党员干部于2016年10月10日上午9时赴孟津县小浪底镇班家沟村参观豫西辛亥革命纪念馆,缅怀辛亥革命先驱杨体锐烈士,开展主题为“纪念辛亥革命 携手中华复兴”的主题党日活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和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升起了破晓的曙光,充满了光明的希望。
洛阳是辛亥革命的策动地之一,是辛亥革命北伐、东征的必经地,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开展革命活动的战略要地。武昌起义爆发后,洛阳的仁人志士联合民间反清组织随即起义响应,牵制、抗击大批清军,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作为辛亥革命的先驱豫西讨袁军司令杨体锐在行动中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面对酷刑拷讯,他坚贞不屈,始终没有供出一个同志。1913年8月4日,杨体锐英勇就义,献出了年仅21岁的宝贵生命。
孟津县电视台制作的电视专题片《碧血丹心铸英魂》,许明制作的ppt《信仰的力量》,三个展室中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书写缅怀和颂扬先烈为革命信仰不怕流血牺牲精神的诗句与感言以及蕴含其中的一个个故事,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杨体锐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最引人注目和感人的是他就义前写给家人的一封信。封启上写着“杨体锐捷报”。 一位年仅21岁的爱国青年,面对生死考验,为了真理和人生理想,把自己的死讯冠以“捷报”寄给家人,可谓前无古人。所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感天动地!
长期从事杨体锐资料整理研究的孙子辈现任市药监局副局长的许明先生,给我们介绍了这封家书背后的故事,在杨体锐的遗书中除了向祖父、父母、兄弟等亲人作别外,正文的249字中,用了2/3的篇幅劝已怀孕在身的19岁妻子王氏改嫁,但王氏为杨体锐钟情独守60余载,直到1969年78岁病逝。至于家书中所嘱咐的孝道亲情、勤俭治家、报国深情,深深影响着家人,如今后人总结的“勤俭持家、好学上进、履职尽责、报效祖国”16字的治家铭言,成了整个家族传承的精神。
重温辛亥革命时期风起云涌、动荡激烈的革命史,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大家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一定要继承弘扬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坚定“四个自信”,不断砥砺前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懈奋斗,在谱写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中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