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总队一年回顾综述
亮明身份树形象 做好表率铸品牌
――洛阳市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总队一年回顾综述
近年来,在广袤的中原大地,古道热肠的河洛儿女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志愿服务的热潮,在不断壮大的志愿服务队伍中,有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以“稳定高效的服务队伍、特色鲜明的服务内容、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交口称赞的服务效果”,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和群众信任,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洛阳市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总队”。这支以广大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其“人员分布广、政策水平高、服务意识强、志愿劲头足”的优势,坚持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在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中展示着机关党员的别样风采,树立了机关党员的良好形象,铸就了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社会号召力的志愿服务品牌。
一、建立健全机构,完善服务体系
洛阳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体系是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过多次讨论,反复沟通,最终在2013年6月28日正式成立的。该服务体系依托市直机关志愿活动纵向服务模式,采取“总队+支队+分队”三级管理模式,打破单位职能界限,以兴趣爱好凝聚人心,以志愿项目寻求突破,精选了文史讲解、关爱生命、公益书画、爱心助残、爱心妈妈、心系读者、心系三农等七个特色专业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深化志愿服务层次,招募有心有力的机关党员志愿者,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截止目前,市直机关共有志愿者服务支队103个及专业服务分队7支,分队960支,在册登记志愿者达13000余人。机构完备,体系健全,使得志愿服务总队在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节及重大活动,在文明城市创建、清洁家园、扶贫帮困、文明交通和网络文明等常规活动的组织策划上“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二、深挖精神内涵,引领活动开展
机关是共产党员最集中、执政骨干最集中、权利责任最集中的地方,志愿服务是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统一,志愿精神是社会责任与生命意义的融合,志愿者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坚定实践者。机关党员志愿者,正是两种身份的有机结合,是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相结合。在工作实践中,一方面深挖精神内涵,激发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提供制度保障,纳入业绩考核,探索形成了党员志愿者“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新机制,推动了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制度化。
以构建“和谐洛阳”为切入点,为党员志愿者提供精神支撑。每年都组织进行结对帮扶、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文明礼仪知识学习测试、“文明市民标兵”、“十佳优秀志愿服务者”评选等系列教育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和载体,搭建展示平台,加强和提升党员志愿者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
以打造特色活动为突破点,不断完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2010年12月份起,党员志愿者们统一行动,走上全市40多个“文明助交通”岗位上,在车流人海中传递着爱心,用实际行动宣传普及文明理念,倡导践行礼仪规范,同时也使广大游客更好地了解洛阳、宣传洛阳、感悟洛阳。
以营造文化氛围为着力点,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近两年在机关党员中开展了读好书活动,编发了《洛阳人的好习惯》、《志愿者手册》等近四万册,增强了对家乡洛阳和志愿工作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同时,各单位围绕志愿者服务,开展了“文化艺术”、“机关文化”、“党员志愿者”、“创建机关品牌”环境创优、作风提升、文明单位创建等系列活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实现志愿者服务的多样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实实在在地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强化延深拓展,亮明身份做表率
党员志愿服务蕴含着巨大的社会能量,志愿服务是岗位服务的有益补充,在另一个层面有效地彰显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价值追求,有力地表达了党员对群众的朴素感情、对社会的庄严责任。为了使市直机关志愿服务活动服务范围最大化,市直文明委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目前已从简单的每年年终“走访困难户”,节会前上街打扫卫生等,形成了定期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机制。
拓宽服务领域,突出一个“广“字。为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深入基层,建立志愿服务联系点,准确掌握各类弱势群体的分布情况,察民情、访民苦、排民忧、解民难,围绕加强基层建设发现矛盾解决问题,以关爱空巢老人、走访困难户、开展义务劳动、党员进社区服务千万家等形式,在全市掀起了志愿服务的热潮。通过有的放矢、点对点开展服务,使志愿者感到参与活动有意义,使广大群众真正受益、得到了实惠。
强化服务内容,突出一个“深”字。近几年来,市直机关党员志愿者开展了“科教、文体、法律、卫生、政策、礼仪”六进社区活动,组织进行了关爱空巢老人、清洁家园、环境创优宣讲、文明创建宣传等工作。同时,结合每年的牡丹文化节,不少于10万人次的党员志愿者高举旗帜,用一颗“您是我的家人”的爱心,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向千家万户,开展了迎宾、讲解、清洁家园行动等一系列“我为花会添光彩”志愿者服务活动,用自己的爱心和真诚,带头书写了“洛阳人形象”。
注重服务延深,突出一个“实”字。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在纵向对接的基础上,还注重横向联络。如以共建亲情邻里、共创和谐社区为目标,在广大党员中发起“手牵手、邻帮邻,共建和睦大家庭”活动;发挥名人名家传帮带作用,引导并吸收热心公益活动、身体健康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大师马金凤、曾广兰,书画名家王绣、魏驰卓、王鸣和有唢呐王之称的社区达人曹建淼等一大批文化名流名人加入到文化志愿服务队,开展文艺巡演、书画辅导、文化传播等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活动号召力、感染力,做到了人尽其才,智尽其用。
机制促进变化,彰显一个“效”字。几年来,市直机关万余名共产党员志愿者带头举着旗帜,带动所属或二级机构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向千家万户的,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真诚,带头书写了“机关党员”的良好形象。辛勤的付出,流动的“小红帽”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专业化志愿服务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志愿精神也得到弘扬和传承。近两年,市直机关有十余个单位、30余人次受到省、市文明办表彰;《光明日报》、《洛阳日报》等媒体给于纪实报道,全国数10多家省(市)工委莅洛考察。
四、对下一步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前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问题需要更新,更有一些客观上存在的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使志愿服务变成真正的自愿服务。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志愿者真正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和核心,也需要营造志愿服务光荣,公益造福社会的浓厚氛围,更需要制度上的科学引导和完善保障。二是使志愿服务的有限服务变成无限服务。服务时间不应局限于统一的安排,地点不应局限于统一的组织,项目不应局限于统一的规划,服务对象上不受限于委派或指定,真正把有限服务拓展为无限服务。三是使志愿服务能有制度上的规范设计。志愿者应当既是服务者,也应当是被服务者,只有人人都有这种理念,才能确保志愿服务工作持久传承下去。志愿者在工作期间的各类直接或间接伤害或损失,均应有切实可行的保险或保护条例来维权或保障。四是志愿组织建设上应有合适规范的条块管理机制。志愿服务队即便属于民间的社会团体,但也应有责任主体和主管机构,且给于明确的归属和批复。这样,工作起来有规有矩,避免打乱仗;再之,工作中如有意外,也可主体责任明确,有法可依,而不是靠行政或工作关系去协调解决。同时,志愿服务也需要一定的技能、装备和财力上支持,否则,难以持久。
共产党员挑重担,志愿服务吐芳华。志愿服务是一项十分崇高、大有可为的事业。市直机关党员志愿者将在志愿服务中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提升满意度、增强幸福感,把志愿者的精神更加广阔地传递开去,让文明的火种更加蓬勃地燃烧起来,以全新的面貌奏响一曲志愿服务新的华美乐章,再启一段志愿服务新的壮丽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