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委 >市直 >县区 >创先争优
工委

信仰之光----洛阳市委市直工委《劝学堂》第六讲

更新时间:2013-09-11 01:00:51

   

    什么叫做信仰?说文解字:信仰,信上仰止即是,敬信,信而不升敬畏,心无现壮严果报。

    日前,洛阳市委市直工委副书记裴重庆用这段话开启了洛阳市委市直工委劝学堂第六讲 ——“信仰之光”的授课。广征博引、洋洋万言的讲说,由古到今、由浅及深、由外而中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信仰”在人们生活中精神层面的不可或缺和其具有的伟大力量以及崇高信仰的璀璨光芒,即信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态、信仰的缺失问题、如何构建科学的信仰体系。

    他说: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一个人最高的操守,是一个人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口不言弃的精神支柱,有了信仰,再大的难事,也有坚持到底的理由;有了信仰,再大的苦,也有坦然面对的勇气;有了信仰,能耐得住寂寞,能扛得起责任,能冲破一切思想的藩篱。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定的信仰,从八一枪声到井冈烽火,从遵义城楼到延安河畔,从林海雪原到淮河惊涛,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打造了一轮崭新的太阳。革命战争时期,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前赴后继,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不变的是坚定的信仰。

    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经济的主体多元化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以及组织形式、生活就业方式的多元化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变得格外活跃,许多负效应也给一些党员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从而导致了部分党员信念弱化、动摇乃至缺失和被替代。

    信仰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建设或文化重塑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要解决今天的问题,唯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信仰创新。所谓传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中国的软实力。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是建立信仰的基础与沃土,其穿透力与辐射力,跨越了时空,超越了政治,远在任何主义之上。以中华文化为基础,才能使中国人的民族共识,有一个坚实的根基。所谓信仰创新,就是使用新思维、新办法应对新时代信仰的现实需要,走出一条信仰上的新路子。中国在信仰问题上的现实需要是什么?是要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找到可以作为精神支柱的信仰体系,构建一个科学的信仰体系。

    “劝学堂”主持人工委专职委员卢浩林说:“听了重庆的一课,犹如品尝了一坛散发着浓郁芳香的老酒。”来学斋书记说,重庆同志为我们上了一堂坚守共产党员信仰的生动党课。大家对党员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形势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等方面进行了热议。认为加强学习是奠定党员信仰教育的基石。要真正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科学信仰,就必须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现实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要从历史中学习,“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从实践中学习。要结合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学习理论,坚定信仰。永远坚守住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让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的光芒照耀和指引我们,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