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滨区:党建激发扶贫攻坚“内生动力”
“水泉村出产的核桃、小米、蜀黍面都特别好,我跟区里的培训班学习电商运营方面的知识以后,就开始做淘宝门店的设计方案,跟物流谈运费,琢磨包装问题,在网上开了一家淘宝商铺叫‘第一书记的店’,专卖这些农产品,想把群众家里存的农产品变成现钱。”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第一书记戴恩杰说。
戴恩杰是伊滨区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抓好富民特色产业培训,着力打造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领头军”中的一员。为了引导党员在扶贫攻坚工作中以身作则,带头激发困难群众的致富愿望,帮助群众寻求加快发展新路,今年以来,区党工委邀请专家举办政策、技术、资讯专题讲座,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各镇党委书记、25个帮扶单位负责人、9个省级贫困村三委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97个非贫困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党员致富带头人共计300余人次接受各类培训。
通过培训,党员驻村第一书记建起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为贫困户家里生产的农产品打开销路;党员帮扶干部在深入了解惠民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接洽相关部门,筹资50余万元帮助贫困村打机井,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并筹集资金114.5万元实施村级道路建设,带动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党员致富带头人召集贫困户到结对企业工作,让贫困户的务工总收入达到了40余万元。
“区里帮扶我们改造了村里的电网,建起了文化广场、村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卫生室,还派了医生,以后村民们看个病、拿个药都不用出村了。”伊滨区诸葛镇潘沟村支书潘龙军说。
近年来,区党工委下大力气完善贫困村文化广场、医疗配套、文化阅览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扶持集体经济,强化贫困村“两委”班子,增强团结协作能力,靠抓实基层党建构筑起扶贫攻坚的“桥头堡”。
阵地得到了强化,村“两委”班子干劲更足了,各贫困村支部按照“政府引导、贫困户自愿、本金有保障、收益有保障、贫困户利益最大化”原则,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运作,创立产业项目14个,投资80万元扶持肉牛养殖业,购置花卉苗木基地181.71亩,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800—1000元,牵头与4家公司签订地企合作扶贫框架协议,为本区域群众提供岗位300余个,拉动就业3000余人次,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员们不断来家里,了解俺家最难的地方是啥,这是听群众说真话,探实底啊,可帮了大忙了,真是雪中送炭。”伊滨区李村镇东宋村村民陈希芳说。
为了整合优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区党工委探索创新便民服务机制建设,全区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在贫困村集中区域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将党建活动、教育培训、精准扶贫、展示形象和服务群众功能整合在阵地建设中,投入307万元建立起区、镇、村113个便民服务平台,构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依托便民服务体系深入贫困户家庭走访活动,组织党员采取“一对一”的形式,积极进行扶贫结对帮扶活动,深入到困难党员、军属和群众家中开展“医疗救助”“技术帮扶”“慰问老党员”“清洁家园”“义务劳动”等活动,共开展党员志愿服务1686场次,建立各级志愿者队伍211支、四点半学校5个、医疗志愿组织6个,注册志愿者22791人,确保党员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我们抓牢党建夯实基础,探索形成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强化支部战斗堡垒、打通服务群众通道的精准扶贫模式,激发扶贫攻坚工作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2016年,全区共有5个贫困村摘帽,88户、291名贫困人口脱贫,这正是党建引领,推动扶贫工作带来的可喜变化!”伊滨区党工委书记孙忠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