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 奋进新时代”征文获奖作品(三)
我的家风家训 伴我健康成长
市民政局 王海健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及生活作风,也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我们家的家风家训总结出来就是16个字:坚韧不拨,爱家尊亲,正直担当,好学善思。
一、坚韧不拔,顽强坚持的精神力量。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军人,他有着47年的军龄(在高原工作增加4年军龄),参加过三次天安门广场阅兵,从17岁当兵以来,他经历了抗美援朝,参与、指挥了中印、西藏平叛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在青藏线上战斗了24年。他常对我说:“当年青藏线的艰苦恶劣环境成就了我,现在的生活太好了,一定要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军这所大学校。”这样一种顽强、坚韧的精神一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成长。我在民政局工作30多年,从科员到副县级干部,一路走来,每一步都踏踏实实。无论是在办公室面对繁琐复杂的事务,还是在危险的救灾一线,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江油援建前线,福利战线上为保障孤儿、残疾人权益等工作中,以及接受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特别是在信访稳定督导等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都以坚韧不拨、顽强坚持的精神力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小时候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家里的家俱就是几个木箱子。简单的家庭环境和变化多样的成长环境,使我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成年后,我们在各自的工作事业中,也都深深的展现出部队家庭熏陶的烙印。干事创业不拘泥于形式,勇于接受挑战,敢于突破自我。遇到问题和困难,与父亲商量,父亲常说的一句话:走正道,不能违法乱纪。姊妹们之间也是都在自己认准的人生路上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坚韧不拨、顽强坚持着自己的事业。
二、爱家尊亲,豁达待人的处世原则。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小时候父亲常说这样一句话:一个家庭的亲人们都不团结,怎么能与朋友搞好团结?在家与亲人们在经济上都斤斤计较,在外怎么能处理好与朋友的关系?吃亏是福,忍让是德。父亲是军人,他带兵在行,治家有方。在七、八十年代,当时,我看到他把家里的粮票、布票都送给战士,而我们姊妹轮换着穿的都是他的旧军装改成的衣服,就问其原因,他跟我解释:这些战士的家庭很困难,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帮助。正是父亲的言传身教,使得全家姊妹互帮互助,尊老爱幼,和睦相处。而我们的优良品德,也直接影响着下一代。
记得小时候,学校里半学半农,每个班都种的有菜,每当收获的时候,父亲就对我说,把菜给家庭困难的同学。参加工作后,又在民政部门工作,几十年来,长期服务对象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他们一直怀有特殊的情感,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积极认真地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以自己工作的实际行动,让服务对象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成长过程中,遇事换位思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豁达待人,不仅自己快乐,也让身边的人快乐。
三、正直担当,光明磊落的工作责任。父亲常讲:现在在岗位不好好工作,以后退下来再想工作就没有机会了。在岗位的时候,就要正直担当,光明磊落的尽自己之能干好本职工作,不在岗位了,就愉快交班,不要给组织提要求,不要与同志闹别扭。认真踏实是一种态度,正直担当是一种品德,光明磊落是一种境界。我一直以此“态度,品德,境界”要求自己,不浪费生命,不虚度年华。在工作中,不投机钻营,极其负责任的扎扎实实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并加以总结。在生活上,勤俭持家,知足常乐。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的小事做起,以身作则并引导孩子,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家庭成员都要做有社会公德的人。因此,孩子小时候就养成了没有随便乱扔冰糕棍和纸屑的坏习惯。
四、好学善思,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老父亲是一位爱学习的老人,他每天坚持看新闻、记日记,并教导我们要多学习,多请教。向领导学习,学习处理问题的能力。向同事学习,学习积极工作的态度。向书本学习,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历史教训。父亲看了中央台播出的《红色通缉令》后,非常感慨的对我们说,这些干部的胆子太大了。想一想,一个干部的成长多不容易啊!特别是高级干部。犯错误的干部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平时不加强学习,不加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从古到今,不加强学习的人,都有侥幸心理,认为在岗位上,手中有权,自己就说了算,无法无天,结果就是遗臭万年,被钉在耻辱柱上,成为反面教材,影响子女前程。可不敢不学习,更不能学了不思考。学习是我们家庭里常态化的好习惯。看电视学习,边看边讨论故事情节。看书学习,一个人看完,讲给另一个听,或者就互相传着看,关键是还要为一些内容情节展开讨论。我们也像身边优秀的家庭学习,学习互敬互爱的美德,学习烹饪技术等等。通过学习,家庭成员的自律意识强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虽然在学习的时候,有一些知识记不住了,但是崇尚不断学习的意识,已经潜移默化地刻在骨子里,并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事事处处心存戒律,不仅丰富自己,也使家庭幸福美满,子孙健康成长。
16个字,浓缩成三句话:用平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用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用热情感恩的态度对待朋友。这是老父亲的人生坐标,也是我的人生坐标,也是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并将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