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 奋进新时代”征文获奖作品(四)
家风传承 润物无声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柴文明
今年冬天,我把老母亲从山东寿光老家接到洛阳过冬,加之年前家里又添了外孙,祖孙四代难得生活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
看着已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硬朗的身体,做儿女的从内心感到高兴,老母亲从年轻时性格就好,乐观、和蔼、与世无争,凡事不往心里去,跟谁都合得来。每年大部时间母亲在老家单独居住,种种菜、跟街坊邻居聊聊天,生活很自在。冬天天冷,农村老家条件差,要生烟动火我们也不放心,所以每到冬天,我们兄弟姊妹都会把老母亲接到城里有暖气的家里,也好有人照料。
老母亲已经七、八年没到洛阳了,所以我想办法抢先把老人接了过来,按农村的风俗,老人年龄大了一般不出远门,母亲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顾虑。
老母亲年龄大了,消化不好,到洛阳后我们坚持每天早晚熬小米粥,再煮上个鸡蛋,炒点蔬菜,老人很容易满足。
春节放假在家,老人又给我们说起早先的一些事情,也勾起我儿时的一些回忆。
我们小时候国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在我生活的村庄里,弟兄姊妹都很多,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弟姊妹六个,那时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小学和初中,在小学阶段每个年级都有好几个班,初中几乎都能上,要上高中就很难了,每个县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一个村中能上高中的就屈指可数了,一是很难考上,再者是学费供不起,那时高中两年制,学校生活条件极差,都是自带一星期的干粮。有时为了一点学费,母亲都要东借西凑,父母亲省吃俭用供我读完高中,但无论有多难,父母都没有在我面前流露过。记得我们小时候,母亲整天都在忙碌,经常是我们一觉醒来来,母亲还在忙着。
高中毕业没能考取大学,父母都很支持我的想法,入伍当兵到部队锻炼,父亲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都是要求我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记得当兵的第二年,当教师的父亲还给连队写过一封信,大意是说孩子到了部队,领导要多加教育管教等等,当时连队领导还在全连军人大会上宣读。
在我当兵的几年里,父亲积劳成疾,十六年前过早离开了我们。
母亲在生活中十分节俭,我们给他的钱都不舍的花,也不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过年了想给母亲买件棉衣,母亲也是再三推辞。看到过年添新衣,母亲又给我们说起了从前。当年还是计划经济票据时代,我们家里孩子又多,过年添件新衣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在我爷爷过世后,把老人家已经穿了几年的大褂衣服,给我们兄弟几个改了几件上衣,有意做大些,可以多穿几年。的确我们都连续穿了好几年。这些事情经母亲一说,我都隐隐约约记得起来。老母亲的话语虽然没有说教,说的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我们都感悟很深,更加明白了节俭的道理。
我入伍后考学、提干,从没忘记父母的教诲,一步步从一个农村孩子,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一名部队团级干部,转业后从事地方粮食工作。一路走来,父母亲勤劳、善良的品质,都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影响着我。同时也使我深深感受到,家风的传承都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延续。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就会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我们要无愧于这个时代,要将好的家风传承下去,使我们的下一代心存对党的感恩之心、对事业的责任之心、对长辈的孝敬之心、对人们的真爱之心,传承好的家风,做对社会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