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党员志愿者活动 >网上党支部 >践行价值观汇聚正能量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服务能力

更新时间:2014-02-03 21:00:16

    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凝聚党心、民心,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拓宽领域、创新载体、完善制度,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整合资源,构建新格局。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增强服务统筹功能,充分整合城区内各项有效资源,努力构建区域化的服务格局。一是扎实做好共驻共建。要发动驻区单位直接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其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要大力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兼职委员制”,吸纳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来担任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带动辖区内党组织积极参与区域党建、经济、社会、民生、稳定等事务,努力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处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联建共建党建工作模式,全面提升街道、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二是推行社区网格管理。要大力推行基层组织网格化管理模式,在不打破原有社区、村行政区划的前提下,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居民网格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联系50-100户普通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带头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把党员学习教育落实到网格、党员设岗定责明确到网格、党员结对帮扶确定到网格、党员服务承诺开展到网格,真正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促进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上台阶。三是完善便民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是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重要物质基础。各级党组织要充分整合辖区资源,构建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区、街道、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要充分发挥群众工作部的作用,充分整合“三调联动”办、应急办、维稳办、速裁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工作职能,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做到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要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爱心超市等平台,形成集娱乐休闲、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帮扶互助为一体的“十五分钟”社区服务圈,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项目、便捷高效的社区服务。

  创新方式,打造新亮点。各级党组织要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创新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将服务触角延伸到街道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居民群众。一是实行信息化服务管理。要通过积极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收集上传各类实用技术视频学习资料,制作相关教育课件,设置疑难问题解答回复信箱等方式,组织党员网上集中学习交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作用,实现党建工作领域的新发展。要通过开展党员干部大调查、大走访,建立详细的社区服务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维护,动态管理。要充分利用社区网站、党务热线、党员手机报等信息平台,做好政策宣传、民意沟通、便民服务等工作,以信息技术助推基层党组织服务创新。二是开展志愿者服务帮扶。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的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有多少名志愿者。要深入开展“先锋行”志愿者、“爱心奉献日”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员志愿服务带动“红帽子”志愿者、“夕阳红志愿队”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三是打造“十贴心”服务品牌。

   强化保障,创造新业绩。一是领导带头改进作风。服务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督促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继续抓好“访帮评争”等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带头服务、争当先锋。三是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各级党组织书记务必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促进党建工作责任落实。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责任体系。深化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要选派乡、街道班子成员到工作薄弱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督查考核通报制度,进一步健全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群众满意度指标所占比重,切实增强群众在党员干部考核评价中的话语权。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把服务成效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服务承诺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