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家风 说说家规 >开展活动集锦 >共产党员志愿者风采
晒晒家风 说说家规

我的家规家风

更新时间:2016-04-25 11:28:56
 

市林业局  郭安鑫

“家风”通常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风不是吹出来的,也不是钱能买来的,而是一家人或一族人用实际行动从生活的一点一滴或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没事的时候我也在想,我家的“家规、家训、家风”是什么?

说起家规自己还是有对很多个事情记忆犹新的,从记事的时候起,就常听父母说,家里来客人和大人们正说话,小孩不能乱插嘴说话,也不能这时候和大人撒娇,更不能哭闹撒泼不听话,对等客人要有礼貌;留客人在家吃饭,一定要让客人坐上座,小孩不能和客人一起坐桌吃饭,女孩不论大小都不允许和客人们坐一桌吃饭,记忆中我的姐姐和妹妹们从没有和来的客人一桌吃过饭,招待客人的菜和馍只有等客人吃剩下了端到灶伙(厨房)后姐姐和妹妹们才可以吃,母亲也很少陪客人吃饭,一般都是和姐姐妹妹们坐在灶伙吃饭,只有姑姑和姨们回来了,母亲才陪他们吃饭。日常吃饭时第一碗饭都必须是先端给长辈的,父亲没有回到家,饭做好了一般也是不能开饭的。过去家里生活条件很差,一切围绕一个“吃”字,我家和大多家庭一样,父母们天天为吃发愁,天天为吃绞尽脑汁算计,可还是不能解决一家人的吃喝问题,我家兄弟姐妹7人加上父母9口人,只有父亲一个10分老力,在以工分为主分配粮食的年月,孩子多是最大的家庭负担,三个姐姐长大能干活了一天也只是记6分或7分,同工不同酬。能改善一次生活是我们兄妹们梦寐以求的事了,即是改善一次生活也不过是吃一顿扁食(饺子)或做一顿蒸干饭(蒸大米饭)加上清水白菜(或萝卜)炖粉条吧了。记忆中煮熟饺子第一碗都是端给父亲的,然后是哥哥第二碗,第三碗可能是我的,姐姐们只能等到第三、第四锅以后了,母亲是最后把一碗煮好的饺子装好用一块白擦碗布扎好,安排人给外婆送去后才能坐下来吃上饺子,中途吃二个饺子也是姐姐把放凉的饺子夹到母亲嘴边是为偿偿饺子馅咸淡而宜才吃下的。70年代我和妹妹都还小,不是太懂得事,总想着让母亲做好吃的,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饺子了,2元甚至是1元钱的大肥肉加上萝卜在母亲精心细做和姐姐们帮忙下,全家人美餐一顿,我便是三大碗下肚,直吃得打饱嗝。  

母亲是最累最辛苦的,吃一次饺子对于母亲来说就是一次战役。早饭后就去萝卜窖扒来一筐萝卜,少说得有50斤,洗了泥,再削掉坏皮的地方,然后一个个地切成薄片,切好片上锅煮萝卜,要烧一大堆柴火,有时还要即时破砍树枝棍棒木板啥的,为加大火力,要不停的拉风箱,萝卜熟了赶紧捞出来滩凉控水,等不太热了就用一块布包一团萝卜片压水出来,15个到20个压干水分的萝卜菜团出来,母亲已经累的少气无力了,喝口凉水或吃片萝卜就又开始碎馅了,紧赶快赶等到中午我们兄妹下学回到家,少等片刻水饺便煮熟了。从记忆开始,每过一个节日,不知道问了母亲多少遍才昐到,总怕母亲忘记了节日,实际是怕母亲忘记了改善一下生活。上学后总是就算计着节日啥时候到,过完春节就昐十五,过了十五昐二月二,过了二月二就昐春天庙会,每年家乡小镇春天接连不断四个庙会(219日,318日、28日,4月小满会),春天的庙会给我们多了个昐头,给平静的小镇增添了几分热闹,庙会来了总得向母亲撒娇赶会,要上一毛或贰毛钱,到会上一毛钱买来一碗胡椒酸辣汤(类似馄饨),象过年一样吃完,吃得满头大汗,爽极了,到现在还记着这胡椒酸辣汤的味道,一想起会让你流口水。紧接着就来了端五节,六月六,815日仲秋节、冬至节、元旦、腊八、小年(腊月23)、春节,这节日真是不少了,一个接一个,给爱吃的我们找到了无数个借口和理由。正是这一个一个的昐望,给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生机,也正是在这无数个昐望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成人,给我们的人生流下了无数个难忘的岁月和故事,至今无数个童年的欢笑和嬉戏还历历在目,不时勾起我们深深的回忆和思索.....

要说家(祖)训,也听母亲说过,这是老老爷临终遗言,“猪要年年喂,姜要年年种”。每年喂头猪,是把日常的剩饭菜合理利用不浪费,把零钱小钱积攒起来,到年底出栏一头猪也是一家人生活的一个指望,过年时能杀头猪年会过得很殷实。姜是一种辛辣的调味品,食肉时离不开他,作为袪寒的草本植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自汉以来,家乡古镇--张良镇就因盛产黄姜,其药用价值高,味道特别而远近闻名,老祖宗在黄姜种植和销售上积累了经验,偿到了甜头,老祖宗临终把这致富经训告子孙们。从记忆起,母亲父亲第年总是喂二三头猪,尽管没有啥喂,一年长不了多大,总是个指望呀,直到95年,是一生中父母喂的一头最大个的猪,大约有300斤,等着过年腊月27日杀掉,就在26日晚上猪丢了,从此,父母伤透了心,不在喂猪了。84年,我从高中毕业,帮父亲租了地一下种植了2亩姜,父亲说是准备给我说媳妇的指望了,84年风调雨顺,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可就在国庆节我报名参军离开了家,由于黄姜丰收,当年价格特低,一斤只卖8分,父亲一气之下,姜就没有出窖,生气呀,从此姜也不在种了。

父母都没有多少学问,也没有听父母对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经常唠叨的就是邻里要和睦。这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呀;姊妹要团结,团结才能拧成一股绳,才不会被外人笑话;出门不要惹事非,让父母省心才是好孩子;我长大参军后,每每父母总是叮嘱我,出门在外要听首长的话,在部队要好好锻炼,转业后回到了地方,老人还是哪句话,好好干工作,环境变了要多学习,不要总是惦念我们。近年来,父母身体总是欠佳,近90岁的人了,少有点热冷变化,老人家就受不了,我就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多回去看老人家了几次,回去听到父母的第一句话就是,给领导请假了没有?我没事,别总是来回跑了。第二句话就是你回来媳妇知道否?给媳妇说了没有?不论你怎样回答,老人家还是不太相信,直到拿出手机拨通媳妇电话,说媳妇我已经到家了,父母没啥大事,一见到我就好多了,父母听到这话才能露出来笑容,才放下心来。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勤劳、善良、朴实、贤惠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我们姊妹几人正是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都做着平凡的事业,过着平安的日子。母亲总是说平平安安就是福。这就是母亲对我们子女的最基本的家教和期望!

母亲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生日,生日好记,不会忘记,不象父亲的生日,农活一忙总是被忘记,现在我们姊妹们索性正月十五给二老一起过生日。过生日也是在父母60岁以后才每年过生日的,父母年轻时,一是家庭条件不好,生活艰苦没有条件过生日。条件好点了父母还是说不让过,怕浪费钱、担搁时间,说过不过没有啥,各家都有各家的事,只要你们都好好的啥都有了。过生日也不让去饭店,还是怕浪费多花钱,总说在家做几个菜,蒸上一锅长寿面,切个蛋糕不是一样吗,咱们人多,大人小孩在家都方便,一家人热热闹闹多好呀。有时过生日,姊妹们因种种原因总有聚不齐的时候,二老都能很理解,说工作重要,工作第一,过生日是家事是小事。

IMG_20160222_1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