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办 王锋
奶奶去世已经四年多了。每每想起她,萦绕在我耳畔的,是她常说的口头禅。那些朴实无华的话,是她为人处事的态度,也是她传给晚辈的宝贵财富。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句:
——要吃该吃的苦。奶奶从十多岁到我们家做童养媳,到八十五岁高龄去世,操持家务、赡养老人、抚育子女、拉扯孙辈,一辈子含辛茹苦。做童养媳时,大冬天到河里破冰浣衣洗菜,回到家又纺线织布,没有一刻喘息机会;晚上睡觉连张床都没有,就裹着破被子蜷缩在一口大木缸里。后来有了子女,正赶上家境破落,一家人常常吃不饱饭,奶奶就出去做工,修防洪渠时,和年轻小伙子一样挑着两百多斤的石头往工地上运。就这样,奶奶将五个子女抚养成人,将全家人的日子调理得有模有样。奶奶说,人来到世上就是要吃苦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奶奶的影响下,我的父辈、我这一辈,都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秉性,只要认准的事,总是尽自己最大的气力去做,勤勤恳恳、决不偷懒。工作中,我常提醒自己,要么不做,做就要尽心尽力、做到自己满意为止。我和我的父辈并不想成为所谓的“人上人”,但我们觉得,吃了该吃的苦,于个人而言,是一种本分;于家庭而言,是一种责任;于工作而言,是一种担当。人都有梦想、有追求,无论大小,只有吃了该吃的苦,才可能实现,才不会后悔。
——要尽该尽的孝。奶奶做童养媳时,曾祖母对她比较苛刻,奶奶时常要看婆婆的脸色行事,稍不留意就会招来一顿责骂,但奶奶一直恭敬地侍奉着。曾祖母后来卧病在床,奶奶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日日夜夜、毫无怨言地坚持了三年多,直到曾祖母去世。期间,亲戚们来探望病中的曾祖母,发现房间里里外外没有一丝异味,都非常感慨: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奶奶说,一个人如果不尽孝道,就枉披了张人皮。奶奶的举动,深深地影响了晚辈。邻居家的孩子都跟父母分家单过了,我父母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姑姑们虽然在县城安家,但一到节假日就回来探望父母。爷爷奶奶生病时,我父亲和姑姑轮流在床前伺候,晚上就在床边的沙发上和衣而卧。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我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一块住,我期盼他俩能安度晚年,也期望儿子打小就知道什么是孝,知道应该像他的祖父、父辈那样把自己对长辈的爱、对人性的坚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百善孝为先”,这份“孝”,推而广之还是忠、是仁、是义、是友、是信,是我们所追求的美德。没有“孝”,就无从谈“德”。
——要帮能帮的人。奶奶是个热心肠,自己有一碗饭,能分给别人半碗。记得我小时候,家里靠加工面条谋生。邻居家开了小旅馆,住的大多是南来北往的小商贩和乞讨者。每当他们到我家买面条时,奶奶总是多称一点,还顺带送一把从菜园里采摘回的新鲜蔬菜。奶奶乐于助人却不图回报,还常说“吃亏是福”。曾经有位受过奶奶救济的人,在文革中多次带队到我家破“四旧”,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搜走了,坛坛罐罐碎了一地,但若干年后,奶奶还是像当初那样对他,似乎没有发生文革期间的那些事。奶奶说,人生在世,谁都有落难的时候;别人落难时,能帮一把是一把。我的父辈、我这一辈如今都在外工作,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遇到难事找到我们,只要合法合理合情,我们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帮助。我们觉得,无论富贵贫贱、顺境逆境,心中都能想着别人,这何尝不是人生的一大境界?
奶奶出殡那天,前来送行的人排了半条街;如今回到老家,乡亲们时常会跟我聊起她。人走了,名声在,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是奶奶口头禅的力量,也是家风的力量。奶奶的口头禅还有很多。无论做人做事、工作生活,当遇到挫折和困惑时,我就会想起这些口头禅,会从中体味很多、感悟很多、收获很多。
上一篇:孝、勤、诚、和下一篇:家风——我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