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血站职工 张广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一个美好而温暖的名词。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这个“气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家风”。家风是一种精神,流淌在祖祖辈辈的血液中,成为他们做人行事的准则和坚守;家风是一种传承,在祖辈的言传身教中代代相传,得以继承和发扬;家风是一种信仰,在思维的土壤中孕育成长,成为家庭成员们笃信不移的自我坚守。
“百善孝为先”,这是父亲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讲究忠孝治国,把孝作为一个好人的第一条件,实在是太深刻不过了。不孝之人,不可与交,也成了我们看人与交友的信条。古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说明能孝之人是孺子可教。但孝也并不像我们常人认为的那么简单,并不是常回去看看拿点赡养费买点东西尽尽心就可以胡乱搪塞的。真正的孝有三种境界,一是养父母之身,这个属于物质层面,是基础的基础;二是怡父母之心,承欢父母膝下,和颜悦色,博父母欢心,开解父母胸中愁烦,使父母保持精神愉快,这个属于精神层面;三是行父母之志,牢记父母教诲,发扬父母德业,实现父母志愿和期望,弥补父母不足,不懈努力,完善自身,以求报效社会国家,这是事业层面的。这三个方面融会贯通并行不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道精神之所在。
奶奶去世已近十年了,老人在世的时候由子女们轮流照料,犹记得高中时候奶奶和我们一起生活的场景:父母亲每天工作一结束就赶忙回到家中,买菜做饭,奶奶牙口不好,母亲特意烹煮易嚼易消化的食物,饭后陪奶奶聊聊天,到院里散散步。冬天的夜晚,父亲总是打来热水为老人泡泡脚,夏天出汗多,每个星期母亲都要为奶奶搓背沐浴,奶奶爱干净爱美,随意平和从不提什么需求,但母亲看到漂亮的衣服总是主动买给她,奶奶嗔怪 “我老了穿不了什么衣服啦,别再为我花钱了”,母亲拉着奶奶的手笑说“妈您还年轻呢,您穿的漂漂亮亮心情好,您高兴我们就高兴!”
父亲是农村走出来的,那个年代吃不饱穿不暖,爷爷努力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盼望着家中能走出个大学生“光耀门楣”。这个心愿老人只是有意无意地提起过,虽然生计维艰,但爷爷一直支持父亲上学读书,父亲终于不负众望考上了大学,但老人却未享到儿孙之福,辛苦劳碌一辈子,在生活刚有起色时却因病辞世了。爷爷在世时,每每谈及此事都欣慰不已,然而未能让老人享享福,也成了父亲的遗憾。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父母者,人之本也。”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天真烂漫的少年,我们一天天长大,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无私而伟大的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孝敬父母方面曾涌现过不少令人感动的故事,然而父母身体力行一点点地教会我“孝顺”的真正含义,教会我受用一生的善良与财富。
上一篇:行有规 心无愧下一篇:学无止境 永远的航标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