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房地产管理局 武金明
我的老家在贫穷偏僻的汝阳县山区农村,祖辈都是普通人家,也没上过多少学,没有什么文化,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就一定是爷爷、爸爸经常教育我们的那句话:“勤劳节俭,诚实善良。”
我出生在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全国人民生活十分艰苦,我们那里更是如此,缺吃少穿,直到现在我们汝阳县仍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从我记事起,我的爷爷就经常对家人讲:“勤劳能生财,节俭能兴家;做人要诚实,为人要善良”。爷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那时我爷爷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但每天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带领全家人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山区条件差,耕地全是用牛(直到现在也基本是用牛),当时是集体制,生产队将牛分到一家一户饲养。那时人尚且吃不饱,哪有粮食给牛加料!农忙时节,为了保证耕牛不被累下病,爷爷宁肯自己少喝半碗饭,也要给耕牛加点料!每年大队进行的耕牛亮膘(评膘)会上,我家养的牛总是一等膘。因此,生产队经常把别人家养不好的瘦牛分给我家养,经过我爷爷和家人的精心饲养,总能胖起来。为此,爷爷也经常得到大队的表彰——戴大红花、发奖状。从我记事到爷爷80多岁去世,除生病卧床外,从未歇过一天!提起我的爷爷,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
我的父亲上过学,经大队和公社的考试,被安排在乡供销社在大队代销点工作(农民,挣工分)。从我们大队到公社有20多里的崎岖山路,进货和送货只能用肩挑。为了保障全大队上千口人的油、盐等日用品和五金农副产品的供应和收购并及时送交公社供销社,父亲基本是隔一天跑一趟,特别是农忙季节,几乎是一天一趟,甚至是一天两趟,并且是来回都挑重担,就这样有效的保障了日常用品的供应。我的父亲多次得到公社和大队的表彰。由于常年的辛勤劳作,积劳成疾,年仅67岁就因病去世了!我的母亲如今已是年近80岁的老人了,但一年四季仍在从事农活劳作。
我的爷爷生病卧床不起近一年,都是母亲和伯母轮流伺候。一日三餐喂吃喂喝,端屎端尿,擦洗身子,从无怨言。既没有让我爷爷饿过一顿,更没有让我爷爷的身上长褥疮!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独一无二的的,她们的孝顺得到了乡亲们的高度赞扬。
我1980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服役。于1982年2月经营、连的选拔,参加师教导队的培训。在培训期间,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学院,1984年毕业分配的中越、中老边境一线的思茅(现普洱)军分区江城边防团。任连队主官期间,使连队从全团的后进连队成为先进连队。直到1993年转业。服役期间,多次得到上级的嘉奖。
虽然今天的条件好了,我们仍然坚守着这样的家训。我的儿子从小在我们的教育下,吃饭时米粒掉在桌子上都会毫不犹豫的捡起来吃了。漂洗衣服的水,用于打扫卫生、拖地板,用不完的积存起来,冲厕所;我们一家三口所穿的衣服没有一件是没有穿破就扔掉的,有的甚至还打了补丁。我的一位高中老师全家都有严重的慢性病,我得知情况后,每年的春节都给他寄去200元钱,连续数年,直到老师去世。
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如今我已经步入知天命的年纪,却更加明白了“勤劳节俭,诚实善良”的深刻内涵。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良好的家风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今后,我还会把这个家风家训长长久久的延续下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家庭和谐,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5年重阳节,武金明同志(二排左一)来到西工区五环社区,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出行。
武斌文同志(右一)在父亲武金明同志常帮助颈椎不好的母亲洗脚按摩。
上一篇:母亲的为人处世下一篇:母亲留下的财富 |